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林业   99篇
农学   109篇
基础科学   42篇
  366篇
综合类   766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0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马瑞丽  李广  王钧  姚瑶 《玉米科学》2022,30(5):116-121
以平凉市泾川县大田试验为基础,利用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探究不同类型施肥处理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春玉米产量影响的敏感性差异,分析 APSIM模型对模拟该地区春玉米产量的适应性。结果表明, APSIM模型对该区域春玉米产量的模拟效果较好,决定系数(R2)介于 0.934~0.975,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介于 6.073%~9.758%,模型一致性指标(D)介于 0.952~0.987。模型敏感分析显示,年平均温度是模拟不同施肥处理下春玉米产量的敏感参数,其变化程度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不同施肥处理(CK、 N、 NP)下的敏感指数分别为 0.533 2、 0.558 7和 0.568 2。  相似文献   
92.
利用胶东半岛地区24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年降水资料,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建模原理,建立了胶东半岛异常降水的灰色预测GM(1,1)模型,并对2011~2030年的异常降水进行了预测和比对论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精度较高,通过了残差与后验差检验分析,达到优秀标准;2011~2014年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表明结论可以用于预测;短期预测认为2015和2017年在烟台可能出现降水异常,表现为偏少;2016年在青岛和烟台可能出现降水异常,表现为偏多。  相似文献   
93.
基于GIS技术,针对大姚县山地城镇的特点,从自然基础类、社会经济类、生态影响类3个角度共选取坡度、地质灾害、地基承载力、交通通达度、城镇区位、建设规划、生态因子、农田保护8个弹性因子和矿产压覆、生态敏感性2个刚性因子参与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运用数学模型方法,通过多因子叠加分析对城镇空间拓展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评级结果可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一等高度适宜建设区面积为521.83 km2,占总面积的12.94%;二等中度适宜建设区面积为911.81 km2,占总面积的22.62%;三等限制建设区面积为l 290.66 km2,占总面积的32.01%;四等禁止建设区面积为1 307.54 km2,占总面积的32.43%.大姚县龙街乡东北部地区、赵家店乡的东南部地区、县城金碧镇坝子周边、新街乡中部偏西地区可以作为该县近期城镇空间拓展区域.  相似文献   
94.
利用青海东部—甘肃中部14个气象站点1962~2010年降水观测资料结合NCEP-CFS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分季节、分类型研究了该地区降水与干旱的关系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所研究区域在2001年之前,除了秋季以外,其他季节整体干旱形势呈现出下降趋势,2001年以后只有夏季干旱形势有所加重,但其他季节干旱形势总体下降;对于不同类型降水,1962~2010年整个区域的降水主要以小雨为主,但随着年代的推移小雨对总降水的贡献逐渐下降,中雨的贡献量则有所上升,大雨贡献量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也有增加的趋势;这一地区多年降水量以2001年为界有先减后增的趋势,在2001年以后对这一地区干旱形势影响较大的雨型有从小雨向中雨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
Efficient land-use management could be optimized through appropriate advice regarding land suitability and achieving a reasonable yield while preserving soil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and define those locations capable of wheat cultivation with irrigation in the municipality of N’goussa (Southern Algeria). Expert opinion (EO) method was used for selecting minimum soil data set (MDS-EO), where six influencing soil properties (sand, pH, salinity, organic matter, gypsum and lime) and other three key parameters (slope, land use/land cover, and proximity to roads and electricity network) were considered important for irrigated wheat cultivation in the study area. Indicators were weighted according to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loadings and summed. PCA revealed that the selected nine indicators are appropriate for accounting 73.63% of the total variance. Two maps of land suitability were created here (expressed as a soil quality index within a range from 0 to 1) from multivariate analysis and already known standard scoring functions (SSFs) by using two data sets (pure and scored).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quality index (IQI) showed that above 70% of the land was moderately (MS) to highly suitable (HS) for irrigated wheat. The estimation accuracy of soil quality classes has been evaluated using random forests (RF), having as a dependent variable the final class of land suitability used in each map. It was determined that estimation accuracy could reach 60% (pure data set) and 65% (scored data set) at 0.5 cut-off value for soil quality classes. Final prioritizing according to ranks of sensitivity index (SI) and efficiency ratio (ER) showed that IQI obtained from scored data set is the most suitable approach in soil quality assessment of arid areas. Therefore, it could be applied in southern Algeria for land management, integrated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96.
基于东北三省1981−2017年气候资料,明确不同区域不同耕作阶段(全年、休耕期和播前1个月)不同等级日最大风速发生的变化规律;结合考虑降水影响下的起动风速指标,解析不同区域各阶段风蚀发生天数的时空规律,为各区域提出相适应的土壤保护耕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全年0−3级、4−6级和7级及以上日最大风速年均出现频率分别为48.5%、50.4%和1.1%,研究期内,全年、休耕期和播前1个月0−3级日最大风速出现频率均呈增加趋势,而4级及以上风速出现频率呈减少趋势。研究区域全年风蚀发生天数比例为35.0%,而播前一个月发生风蚀天数占该时期总天数的比例高于全年均值,达57.0%。大部分地区各个时期风蚀发生天数呈减少趋势。辽河平原区和三江平原区休耕期和播前1个月风蚀发生天数均较多,应重视风蚀对土壤的影响。松嫩平原区虽然休耕期土壤风蚀发生频率较低,但播前1个月风蚀发生较多,该区域应倡导免耕技术以降低土壤风蚀。  相似文献   
97.
普宗朝  张山清 《草业科学》2021,38(1):110-121
基于新疆102个气象台站1961?2019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以及Arc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在对影响新疆紫花苜蓿种植的主要气候因子 ≥ 5 ℃积温、冬季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80%保证率 ≥ 5 ℃积温和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作为指标因子,研究了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新疆80%保证率 ≥ 5 ℃积温和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多(高),北疆少(低);平原多(高),山区少(低)”的格局。受上述两指标要素空间分异的综合影响,秋眠级4~6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以及东疆的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秋眠级2~3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周边山前倾斜平原,伊犁河谷以及准噶尔盆地西部和东部的低平原地带;秋眠级1~2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分布在北疆北部、西部,准噶尔盆地腹地以及天山和昆仑山中、低山带;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区大部为紫花苜蓿不适宜种植区。影响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种植的主导因子不同,秋眠级4~6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以及紫花苜蓿不宜种植区主要受80%保证率 ≥ 5 ℃积温的影响;秋眠级1~2级和2~3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主要受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的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59年新疆 ≥ 5 ℃积温和冬季最低气温分别以65.52 (℃·d)·10 a?1和0.63 ℃·10 a?1的倾向率呈极显著(P < 0.001)上升趋势,80%保证率 ≥ 5 ℃积温和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也总体增多或升高,但其变化具有阶段性差异,时段Ⅰ (1961–1980年) 80%保证率 ≥ 5 ℃积温和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为近59年最低时期;时段Ⅱ(1981?2000年)较时段Ⅰ的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升高2.9 ℃,但80%保证率 ≥ 5 ℃积温变化不大;时段Ⅲ(2001?2019年)较时段Ⅱ的90%保证率冬季最低气温不升反降0.8 ℃,而80%保证率 ≥ 5 ℃积温增加147.0 ℃·d。受上述气候要素变化的影响,近59年新疆秋眠级4~6级和2~3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呈扩大趋势,而秋眠级1~2级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区及紫花苜蓿不宜种植区呈减小趋势。这表明气候变暖对新疆紫花苜蓿种植的发展总体趋于有利。  相似文献   
98.
对全国葶苈子药材的生态适宜性开展评价,为优质葶苈子药材的栽培与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网络资料查阅和实地采集,收集了葶苈子药材共839个样点信息,其中播娘蒿430个样点,独行菜409个样点,综合55个生态因子,应用GIS和Maxent模型分析葶苈子药材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分布。建立的Maxent模型预测效果良好(训练集和验证集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影响全国葶苈子药材生态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降雨、温度、海拔、酸碱度、植被类型、土壤亚类等;全国内中药葶苈子最适宜生境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宁夏、甘肃南部、四川西部等地。对葶苈子分布区进行了生长等级划分,为葶苈子药材资源的调查研究、人工种植、划分优质产地、资源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提出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分为累积性污染评价和适宜性评价两类。以土壤重金属全量测定值与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的比值反映土壤累积性污染状况,而以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测定值与有效态临界值的比值作为评价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适宜性的方法。为此,制定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评价技术规程,给出了以盆栽实验为基础,小区实验进行验证,以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为依据,确定土壤重金属有效态f临界值的方法,并将其制定成为耕地土壤重金属临界值制定技术规范。与目前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作物可食部分重金属含量的关系。并对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对种植作物的适宜性做出科学的评价。该方法的建立,将对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禁产区划分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
邱雯 《广东园林》2022,(5):60-66
在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日趋老龄化的中小型城市中,如何利用城市自身景观资源,结合老年人对户外活动的需求,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加强建设中小型城市适老性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4个主要城市公园为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适老性景观评价体系,结合大量本地老年人的调查问卷,对4个城市公园适老性景观进行综合评价,针对调查结果提出适老性景观的改造意见,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及滨水公园的适老性景观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